海关编码归类查询
2022年7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90项行业标准(2022年第57号公告),其中《进境种用雏禽指定隔离检疫场建设规范》(SN/T 5475-2022)是新制定的标准,自2023年2月1日起实施。
制定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养禽业的快速发展,种用雏禽进口的需求日趋旺盛,但建设进境种用雏禽指定隔离检疫场是参照《进境小动物指定隔离检疫场基本要求》(原质检总局公告2009年第116号附件4)的12条原则性要求执行的,不利于进境种禽隔离场的规范建设。为填补进境种用雏禽指定隔离检疫场建设标准的空白,在严守国门生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优质动物种质资源引进,保障进境动物检疫便利通关、科学监管、严防动物疫情扩散传播,海关总署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广泛征求种禽进口商、隔离场所有者等意见与建议,组织专家在科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进境种用雏禽指定隔离检疫场建设规范》(SN/T 5475-2022)(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是进境种用雏禽指定隔离检疫场建设的重要标准,是企业自行建设、各级海关检疫监管部门进行隔离场考核评估的依据,是海关隔离检疫监管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优质动物种质资源进口、严防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有效屏障和基石。
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境种用雏禽指定隔离检疫场选址、设施建设及配套管理制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进境种用雏禽指定隔离检疫场的建设。
解读
表述清晰,准确地描述了本规范的实际内容。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2.《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农医发〔2017〕25号)
3.《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第573号公告 )
4.《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第256号公告)
解读
规定了文件中引用的标准及其适用版本。
三、选址——交通运输及动物疫病要求
种用雏禽进境口岸到指定隔离检疫场应交通便利,主要由高速公路连接贯通,运输途中不得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和《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禽鸟的一类疫病疫区。
解读
明确了进境种用雏禽从进境口岸到指定隔离检疫场的交通运输要求及运输途中须关注的疫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和《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禽鸟的一类动物疫病疫区。
四、选址——周边环境要求
指定隔离检疫场周围8km范围内,3年内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和《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禽鸟的一类疫病发生和流行。
指定隔离检疫场周围1km范围内无禽鸟养殖(包括散养)小区、饲养场和隔离检疫场所,以及动物疫病实验室、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皮毛加工场所、动物诊疗和繁育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等场所
指定隔离检疫场周围3km范围内无下列场所,包括种用、观赏禽鸟养殖小区、饲养场和隔离检疫场,以及动物疫病实验室、野生动物栖息地、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羽毛羽绒加工场所、禽鸟和禽鸟产品集贸市场等场所。
指定隔离检疫场选址应位于地势条件良好,排水通畅,周围有天然或人工屏障与外界隔开。
解读
对周围环境要求细化明确,划分为“3km”和“1km”范围的周围环境要求。同时引入了风险评估理念,提出指定隔离检疫场周围2~3km之间有上述场所,且与上述场所之间存在有效的天然或人工屏障时,可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认选址是否符合动物防疫和生物安全要求。
五、建设要求——布局与设施
分区
指定隔离检疫场应布局合理,分设隔离区、生活办公区。隔离区内应包括隔离饲养区、病死禽无害化处理区、粪便污水处理区、饲料储藏区、隔离区人员生活区等,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志清晰。
围墙
外围墙:指定隔离检疫场的四周应有不低于2m的实心围墙,与外界有效隔离。
内围墙:指定隔离检疫场内各区之间应以不低于1.65m围墙分隔。
通道
隔离检疫场的出入口应分别设有人员和车辆通道,配备消毒设施。
车辆出入通道应设消毒池。消毒池的宽度应与门同宽,长度不少于4m,深度不少于0.3m。
人员的出入通道应设有物品传递口、洗手消毒设施、消毒池或者消毒垫以及物品熏蒸、消毒设施。
指定隔离检疫场进出通道等处应、设有“动物隔离检疫场,请勿靠近”等醒目警示标志。
门卫室
指定隔离检疫场主要出入口处应设门卫室。
淋浴室、更衣室
出入隔离检疫检疫区的人员通道应设淋浴室、更衣室,备有专用工作服、鞋、帽及洗浴设施。更衣室配备紫外线灯或其他消毒设施。
道路
场区各主要道路均应适当硬化。
卫生间
生活办公区和隔离区内应分别设有男、女卫生间。
解读
对指定隔离检疫场整体布局及各个区域作出明确的规定。
六、建设要求——隔离区
装卸场地
装卸场地地面应硬化,面积能满足动物装卸的需要,并配备必要的清理、消毒设施。
隔离饲养区
隔离饲养舍应相对独立,每个饲养舍入口处应设消毒池或消毒垫。
隔离饲养舍面积应满足进境种用雏禽数量的要求,地面应防滑、防积水,地面和墙壁易于清洗、消毒。
隔离饲养舍应有必要的饲养设施,运送饲料与清理排泄物的通道应分开设置。
隔离饲养舍应安装适量的动物饮水设施和排水设施。
隔离饲养舍应配备必要的通风、照明、冷暖等设备。
隔离饲养舍应配备完备的防野鸟和防鼠等设施。
隔离饲养区应设病禽隔离舍。病禽隔离舍应位于隔离饲养区的下风向,相对封闭,地面要防滑防渗漏,易于清洁消毒,出入口应设消毒池或消毒垫,内应配备必要的诊断、尸体解剖和消毒灭菌等设施设备。
病死禽和疫禽无害化处理区
病死禽和疫禽的处理条件应符合《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规定。病死禽和疫禽无害化处理区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动物隔离数量的要求,相对独立,有围墙或围栏隔离,出入口设有消毒设施。
粪便污水处理区
粪便污水处理区宜位于指定隔离检疫场地势较低处。
动物粪便集中堆积场所应采取防渗防雨和污水收集措施,大小与动物容量相适应,无害化处理方式应符合GB/T 36195规定。
应配备与动物容量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排放应符合防疫要求。
饲料储藏区
饲料储藏区容量应与隔离动物的数量相适应,有必要的工器具,并配备防鼠、防鸟、防火等设施。
隔离区人员生活区
隔离区内应有区内饲养人员休息场所,规模与区内人员数量相适应,配备休息用具、卫生间等生活必须设施。
解读
对隔离饲养区各部分作出明确规定,对无害化处理、粪便污水处理、饲料储藏、隔离区人员生活区等均提出详细要求。
七、建设要求——生活办公区
兽医办公室
兽医办公室应配备电脑、电话、互联网络等办公设备,能够满足兽医日常办公需要。
食堂
生活区内可建与指定隔离检疫场人员数量相适应的食堂,设独立操作间、储藏室、餐厅等。生活区人员餐厅应与隔离区人员餐厅有效隔离,避免交叉污染。
生活垃圾区
生活垃圾应指定场所集中堆放、集中处理,能有效防蚊、防鼠、防鸟。
解读
对兽医办公室、食堂、生活垃圾区的基本设施和生物安全防护提出明确要求。
八、配套的设施设备
消防设备。
备用发电设备。
必要的供暖、降温设备。
必要的交通工具。
视频监控设备,满足隔离检疫期间视频资料保存至少3个月。包括下列区域:隔离检疫场出入口、围墙四角、动物接卸区域、淋浴消毒通道入口和出口、隔离饲养区、病死禽和疫禽无害化处理区、饲料储存区、粪便污水处理区。
解读
消防、发电、供暖、降温、交通等设施设备提出要求,尤其对视频监控设备及保存时限作了具体的规定。
九、配套的规章制度
防疫消毒制度,成立防疫工作组,制定包括消毒频次、范围、用药在内的防疫消毒制度。严格落实种用雏禽入场前、隔离饲养期间和种禽出场后运输工具、器具和场所场地有效防疫消毒措施。
饲养管理制度,明确每天饲喂的时间和量、巡场频次、环境控制、人员作业要求等内容。
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建立并有效实施防鸟、防鼠等措施。
出入登记管理制度,对进出场种用雏禽、人员、交通工具、物料等进出详细登记和管理。
疫情报告制度,指定疫情报告责任人,明确发生疫情时采取的措施、程序及时间要求。
应急处置制度,明确发生意外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程序。
人员培训体检制度,明确隔离检疫场工作人员应掌握的防疫、管理知识和身体健康要求。
安全保卫制度,明确防火、防盗等安全保障措施。
解读
明确规定了防疫消毒、饲养管理、生物安全防护、出入登记管理、疫情报告、应急处置、人员培训体检和安全保卫等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