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编码归类查询
【进口知识】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丨刺果瓜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防范外来物种侵害
# 刺果瓜 #
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 L.)隶属葫芦科(Cucurbitaceae),刺果瓜属(Sicyos L.)。原产于北美洲,具有强烈的侵占能力,在农田和非耕地均可发生,属恶性杂草。
Part.01
形态特征
刺果瓜为一年生攀缘草本。茎长5~20米,具纵向的槽棱,其上密被开展的硬毛,具3~5分叉的卷须。叶互生,具柄;叶片圆形、卵圆形或宽卵圆形,3~5浅裂,长5~22厘米,宽3~30厘米,基部具深心形,裂片三角形,两面微粗糙。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黄白色,具绿色脉,直径9~14毫米,5深裂,裂片先端急尖;雌花较小,聚成头状花序。果长卵圆形,长10~15毫米,先端渐尖,外面散生柔毛和长刚毛,黄色或土灰色,内含1粒种子。种子椭圆状卵形,长7~10毫米,光滑。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Part.02
主要危害
刺果瓜生命力旺盛、竞争力和适应性极强,在低矮林间、悬崖底部、低地、田间、灌木丛、铁路旁、荒地等环境中都能强势生存。
破坏农林生产:刺果瓜竞争能力强,且属高资源消耗型植物,抢夺入侵地的水份和营养物质,可危害玉米、大豆、果树及其他农作物,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此外,给机械收获等农事活动造成严重阻碍。
破坏生态环境:刺果瓜通过竞争或占据生态位来排挤本底物种,与本地物种竟争光照和生存空间、直接扼杀当地物种、分泌释放化学物质以抑制其他生物生长,减少本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甚至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严重危害生物多样性。
Part.03
分布范围
刺果瓜原产北美洲东部,早期被作为观赏植物或通过种子运输等途径扩散到欧洲、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北美洲的加拿大、墨西哥、加勒比地区,欧洲的克罗地亚、捷克、法国(西北部)、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摩尔多瓦、挪威、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亚洲的中国、土耳其、日本、朝鲜均有报道发现。1999年在中国台湾、2002年在河北、2003年在辽宁大连和山东青岛、2010年在北京发现刺果瓜。
Part.04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刺果瓜种子容易混杂在粮食及包装材料中传播。同时,刺果瓜的果实上具刺,也会加剧其远距离扩散的可能。为了控制刺果瓜向未发生区传播蔓延,植物检疫部门需加强对进口粮食及国内、省内调运粮食、种子及其包装材料、运输车辆等的检疫。
2.加强普查监测。由于刺果瓜的种子可以在土壤中潜伏数年,当年铲除,以后几年还会有新植株产生。此外,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刺果瓜可在整个生长季节内进行周期性萌发。因此,普查监测工作仍要持续加强。
3.人工(机械)及时拔除。夏季刺果瓜生长旺盛,覆盖度高,根部常被茂密交错的茎蔓和其他植物覆盖住,不易找到根部,人工拔除有一定困难。应尽早在刺果瓜结籽前,采取机械翻除、割除等措施割断其藤蔓。
4.除草剂定向防治。应积极开展化学除草剂的筛选试验研究和技术推广。在发生面积大、不易人工防除的情况下,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防除。使用化学除草剂时宜采用定向喷雾,喷药时要注意不要直接喷到树干和对除草剂敏感的植物上,以免对其他植物产生药害。
海关提示
根据《生物安全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入境。违反规定的,海关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单位:动植物检疫处、天津新港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